JD反波胆平台

當前位置:首頁>百科>氣象>為何春眠不覺曉?
熱門搜索:

為何春眠不覺曉?

2024-09-30·245 瀏覽

為何春眠不覺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春暖花開,生機勃勃,有些人反而困倦欲睡,即使晚上有充足的睡眠,白天仍精神不振,這種現象被稱為春困。

從科學角度來說,春困并不是一種病態,它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氣候變化而發生的一種生理反應。人們的生理活動與外界環境有關系,如果血液循環因外界環境變化而受到影響,那么人體也就會作出相應的生理反應。比如,如果大腦的血供量不足,人就容易困倦,而春天正是大腦與皮膚血供量發生變化的季節,因此,出現“逆反”的犯困現象是很正常的。

在寒冷的冬季,人體本能的防御功能使得毛細血管因受到寒冷刺激而收縮,血流量減少了,于是,省下的血液便額外地供應內臟器官,大腦的血供量也相應地增加了,這就是冷天人們大多精神飽滿的原因。在漫長的冬季里,大腦對這種供氧充足的狀態產生了依賴性,逐漸養成了在高氧情況下工作的“嬌氣”。

冬去春來,氣溫逐漸回升,皮膚血管和毛孔處于擴張狀態,體表的血液循環隨之旺盛,血液需求量比冬季明顯增多,從而“奪走”一部分供給內臟的血液,大腦的供血量也相應減少,導致大腦神經細胞興奮度降低。同時,進入春季之后,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因天氣轉暖而逐漸旺盛起來,需要更多的供血量,這樣,大腦的供血量就顯得不足了。由于人體還一時適應不了這樣的季節變化,大腦在冬天里對充足供氧的依賴性不能很快解除,于是出現了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或睡了不易醒的現象,以此來代償供氧的不足,這就是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的春困現象。

此外,冬天夜長晝短,給予人們較多的睡眠時間,加上天氣寒冷,使人們容易養成賴在溫暖的被窩里睡懶覺的習慣。春天太陽直射點逐步北移,白晝變長,黑夜縮短,如果人們仍然沿襲冬天的睡眠習慣,則更容易感受到“春眠不覺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