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季節和氣候,是漢族先民智慧的結晶。根據長期的生產經驗和工作經驗,他們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節氣歌
為了方便大家記住,人們還編寫了流行的《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夏滿芒夏夏相連。秋露秋霜降,冬雪冬小寒。這首歌有四行,每行描述一個季節,分別是春、夏、秋、冬,每個季節分為六個節氣,所以叫二十四節氣歌。
四季節氣的內容
立春代表春季的開始。立春之后是雨水,這時期氣溫回升,降雨開始,萬物萌動。雨水之后便是驚蟄。春雷驚醒了冬眠的動物,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這一時期要注意防病蟲害。春分時,春季已經過去一半,慢慢到了清明——春耕春種的好時節,民間也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的說法。伴隨著雨量的增多,迎來谷雨,農作物生長旺盛。立夏代表夏季的開始,立夏之后是小滿時節,小滿小滿,麥粒漸漸飽滿,有芒的作物漸漸成熟,迎來收割的繁忙時節,也就是芒種。夏至到,盛夏即將開始。小暑是指炎熱開始,大暑是炎熱到了極點。立秋代表秋季的開始,暑去涼來,炎熱即將過去,即處暑。氣溫下降,寒氣升起,水汽凝結為白色的露珠,即白露。秋分之后,寒氣更甚,氣候由涼變冷,即寒露。天氣越來越冷,開始降霜,即霜降。立冬之后,萬物開始閉藏。寒潮和冷空氣襲來,小部分地區開始降雪,即小雪。天氣越來越冷,降雪的范圍越來越大,即大雪。冬至過后,天氣漸漸寒冷,進入小寒節氣。小寒之后天氣更冷,被稱為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