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三夏”進入關鍵時期,各地搶抓農時開展夏收夏種夏管的同時,尤其要注意防御雷電等強對流天氣。哪個季節是雷電活動的高發季節?進行農事活動時應該怎樣科學防雷?農業從業者應該掌握哪些防雷知識?中國氣象報記者采訪國家氣象中心強天氣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盛杰進行解讀。
雷電活動有季節性、地域性嗎?如何產生的?
盛杰介紹,雷電活動多發于春季和夏季。大部分雷電活動都伴隨雷暴天氣,并伴有強風和強降水。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雷電活動,其中華南、西南及青藏高原部分地區尤為多發。雷電活動發生要有雷雨云,雷雨云由積雨云轉化而來,其轉化有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劇烈的對流活動,使積雨云塊產生相互間凝聚、碰撞、分裂等激烈運動;二是運動中發生摩擦,根據摩擦起電原理,積雨云塊裂變成帶不同電荷的雷雨云。
如何預估雷電是否來臨?
首先可通過判別云類識別雷電活動。當有濃密的烏云開始迅速堆積、變大變黑時,就有可能發生雷電。
雷電活動發生時,可以憑借雷聲與看見閃電的時間間隔來判斷雷電是否來臨。當看見閃電與聽見雷聲的時間間隔較長,說明雷電離你還有一段距離。當間隔越來越短,則說明雷電正向你靠近。
氣象部門開展了哪些服務來防范雷電災害發生?
目前,閃電定位儀和風云四號B星可實現對雷電的監測定位。閃電定位儀可對地閃進行監測,風云四號B星攜帶的閃電成像儀可實現對云閃的監測。
氣象部門開展的強對流監測可實現對雷電活動的預報預警服務。公眾可通過各種渠道獲取預報預警信息,科學合理指導農事活動。
應從哪幾方面加強農村防雷建設?
在盛杰看來,加強農村防雷建設主要從兩方面進行。一是提高農民防雷意識。當前,農民對防雷的重視程度不夠,對雷電天氣發生過程不夠了解,防護意識和應對知識不足,因此,急需要加強科普提高農民的防雷意識和防御能力。二是加強農村雷電防護設施建設。尤其是我國南方地區屬于雷電多發區,更要注意加強農村雷電防護基礎設施建設。
雷電發生時,如何科學有效地防范雷擊?
如果正處在野外,應立即尋找庇護所,首選裝有避雷針、鋼架的鋼筋混凝土建筑物,具有完整金屬車廂的車輛也可以作為防雷庇護所,但要注意不要靠近避雷設備。
在沒有掩蔽所的野外,要盡快離開空曠地帶,也不要待在開闊的水域上。避免站在山頂、樓頂等制高點,不要靠近孤樹、電線桿、旗桿等,不能停留在干草堆、帳篷等無避雷設備的物體附近。此外,身上盡量不要攜帶導電物體,不要把鐵鍬、鋤頭等帶有金屬的物體扛在肩上。